近期,因皮肤过敏,前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居民数量大幅增长。家住金塘新村的王女士就是其中之一。王女士表示,昨晚睡前发现多处皮肤有些痒,抓挠以后还会出现皮肤红肿、红斑,自行涂抹了芦荟胶以后并没有好转。结合王女士的过敏史和近日饮食情况后,发现她有过食用春笋后皮肤红肿瘙痒的经历。结合此次发病时间及症状,考虑正是食用春笋引发了过敏。
春季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增多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气候多变,花粉、飞絮等过敏原增多,紫外线增强等,容易引发皮肤干燥、泛红、瘙痒甚至过敏反应。此外,春季空气流动增强,皮肤表皮屏障易受损,水分流失加快,皮肤变得干燥紧绷,进而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
如何防护?
1.吃对食物,让皮肤少“闹脾气”。 注意食物的多样性和适量性。有过敏史的人群应谨慎食用春笋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果不确定自己是否对某种食物过敏,可以先少量尝试,观察身体反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的蔬菜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菠菜等,有助于增强皮肤的抵抗力,降低过敏风险。
2.避开刺激,从细节守护肌肤。尽量减少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外出,比如清晨和傍晚。外出时可以佩戴口罩、帽子等,减少皮肤与过敏原的接触。保持皮肤清洁,但注意不要过度清洁,以免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护肤品,避免使用含有酒精、香料等刺激性成分的产品。
3.科学护理,逆转“危肌”时刻。如果已经出现了皮肤过敏症状,不要用热水烫洗皮肤,也不要过度抓挠,以免加重皮肤损伤,引发感染。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具有抗过敏、止痒功效的外用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等。情况严重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口服抗过敏药物。
姑苏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提供过敏原检测服务,含户尘螨、粉尘螨、虾、蟹等29项常见过敏原,有过敏困扰的居民,可前往抽血检测。此外,我区还积极与医联体医院对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皮肤科专家,每周五上午8:00至10:30,在桃花坞社区卫生服务站坐诊,有需要的居民可前往。
除皮肤过敏外,部分居民可能出现鼻痒、喷嚏、流涕或眼痒、眼干等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很可能是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结膜炎等疾病的临床表现,需特别注意不可擅自滥用抗生素。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医师进行鉴别诊断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