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光明日报》以“为古城做‘体检’——苏州市姑苏区探索古城保护与更新路径”为题,对我市数字孪生古城建设工作进行报道,相关典型经验做法获示范推广。
一是解剖式普查,让每一处无名院落拥有“身份证”。发挥“古城细胞解剖师”铁脚板作用,采集原住民口碑资料,“解剖”街坊历史遗存。现已完成9个街坊的项目普查工作,共筛选出传统民居组群处2033处、传统民居单体4745处、推荐历史建筑100处,研究历史院落典型案例40个,新发现历史要素939处,为古城整体保护与更新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数字化测绘,三维建模精准复原建筑全貌。首创“文物建筑DNA结构师”,探索居住类文物建筑成片整体数字化保护路径。开展古城文物建筑室内外全方位的测绘扫描工作,留存现状点云数据,生产实景三维模型,接入古城保护信息平台,实现数据集成展示与统计分析,为古城文物建筑保护与修缮、苏式建筑研究与传承提供支持。
三是精准施策,永葆“苏式生活”魅力。选取12个传统民居项目为试点,量身定制街坊保护更新实施方案。采用微更新的手法,打造一批风貌古朴、鲜活有温度的历史街区;坚持“一案一策”,启动10处名人故(旧)居修缮项目;明确活化利用方向,发布《古建老宅活化利用白皮书》《古建老宅活化利用蓝皮书》,形成一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