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区古保委组织开展“古城细胞解剖工程”先行先试项目评审验收工作,项目建设成果顺利通过专家验收。截至目前,“古城细胞解剖工程”累计完成古城27个街坊信息采集(总面积约642.81万平方米)以及20处文保单位数字化保护(总面积约3.42万平方米),通过对近2万户居民的入户调查,街坊信息采集共梳理传统民居组群3797处、传统民居单体9357处,形成推荐历史建筑201处,研究历史院落案例157个,新发现古井、古树、门楼等各类保护要素2885处;文保单位数字化保护共采集三维点云数据467.76亿个、三维全景数据3163站,构建文保单位三维模型20个。项目入选江苏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在焦点访谈、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上宣传报道。
一是强化全方位组织保障。建立“古城细胞解剖工程”先行先试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建由古建、园林、规划、文史、地理等各学科专业人员构成的工作团队,开展工作动员与培训,区古保委、属地街道社区、网格员全程参与项目实施。实行“单位‘内审’+专家智库‘外审’”的双重保障质量体系,主持召开项目推进会、评审会、验收会,邀请伍江、邓东、张泉等行业顶级专家参与中期评审与项目验收,进一步提升项目成果科学性和适用性。
二是优化“全要素、全覆盖”的项目实施路径。实行统一部署、分头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街坊为基本单元,开展传统民居、推荐历史建筑、其他建筑等信息采集、明晰保护价值,实现入户率达95%以上,选取23、24号等4个街坊开展保护更新设计,做好项目储备;以文物建筑单体为对象,以“毫米级”测绘精度为目标,开展文物建筑空间信息采集、三维模型构建以及数据库建设和孪生应用研究,梵门桥弄吴宅试点建设古建BIM系统。
三是深化全链条项目成果总结与应用。升级打造古城保护信息平台,实现普查成果数字化表达与应用。加强与规划部门对接,推进项目成果在规划修编、街坊城市设计、更新方案制定和保护更新项目设计等方面的有效应用。文物建筑三维建模为修缮保护、活化利用提供基础依据,创建古构件数字库,展现苏州古建基因,为应用场景开发、文旅融合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