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去医院得转三趟车,现在出门坐5路公交就能直达 !”居民李辛的话语里满是喜悦。今年3月,苏州5路公交在金秋家园南增设的“招呼站”正式启用。清晨7点,站点前已站满居民, 拎着菜篮,等着搭乘公交前往菜场, 这个面积仅10平方米的站点,已然成为周边2000多户居民心中最热闹的“幸福坐标”。
这一“幸福场景”的背后,是双塔街道以“幸福+1”议事会为重要载体,将党建联建的智慧成果转化为基层治理实效的生动实践。在联青社区,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物管会、共建单位、廉勤监督员等多方力量协同发力,把民生实事精准纳入议事范畴,广泛吸纳群众“金点子”,将其一步步转化为居民家门口可感可及的“甜日子”,持续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多方协同发力,让民生实事落地生根
去年秋季,联青社区网格员在走访中发现,金秋家园、金秋花园两个动迁安置小区居民对公交出行难题反映强烈。周边仅有的900路支线公交,让上班族通勤多绕3公里,老人就医需在寒风中长时间候车。“每月陪老伴去苏大附一院复查,光路上就要耗掉小半天。”李辛的诉求被详细记录在社区民情日志中。
接到群众呼声,联青社区党总支迅速联合金秋家园物管会、金秋花园物业及社区海棠先锋、网格员开展专题调研,300多份民意数据被提交至“海棠红?幸福里”物业党建联建全媒体行动“幸福+1”议事会。街道社区、专家学者、职能部门面对面协商,从惠及两区居民的“利益共同点”切入推动共识达成。
在共建单位苏州市公交集团机关二支部的牵线搭桥下,社区与公交营运部门建立直接沟通渠道;姑苏区社情民意驻点干部多次组织协调会,推动分阶段实施方案细化落地。今年3月,横跨吴中区、姑苏区、相城区,串联客运站、医院、景区的5 路公交金秋家园南站如期启用。
“红管先锋”牵头,让“多元声音”聚成“共治合力”
针对本地动迁户与外来租户融合过程中出现的绿化带种菜、电动车乱停等矛盾,
社区党总支一方面邀请德高望重的老村民“能人”参与治理,凭借其熟悉社情、威望较高的优势,成为连接社区与群众的“连心桥”;另一方面常态化召开“议事会”,组织网格员、社区老娘舅、法律明白人共同研判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发现—协商—解决—反馈”的闭环机制。同时,积极链接共建单位资源,群策群力完善治理顶层设计,为各项举措落地提供坚实保障。
从“幸福+1”议事会的蓝图规划到居民家门口的实景呈现, 双塔街道以党建为引领搭建平台,推动多元主体协同补位, 让民生难题从“无解”变“有解”。在社区党总支书记袁奇的民情日志上,新的诉求与解决方案仍在持续更新。“我们将把‘幸福+1’经验推广到更多领域,让每个居民都能触摸到治理温度,让党建引领的幸福果实结得更丰更甜。”
摘自2025年8月21日《扬子晚报》 作者 周晓青 双塔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