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时光家园·社区互助养老平台2.0版,发布家庭医生团队“上门服务清单”,启动“签动健康 用药有方”个性化用药服务试点……8月18日,苏州姑苏区在庆祝第八个“中国医师节”活动中发布有关医养结合的一揽子新举措。当天,活动举办地国投宝原健康养老综合体以及姑苏康养、居家乐等养老服务机构还与苏州市立医院、苏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了“银龄健康联盟”。
常言道,“健康是福”。于老年人而言,健康更是幸福晚年的基石,是高品质养老服务的核心要素。
作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区、江苏省“健康区”,姑苏区把健康老龄化摆在突出位置,较早架构起以居家服务为基础、社区照料为补充、机构专业护理为支撑的服务网络,过程中不断围绕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新需求“开方”解题,深化政策研究与创新、服务更新与升级、质量评价与监管,把医养结合体制机制优势最大化发挥出来,让古城居民老有“医”靠、老有福气,全龄乐享苏式美好生活。
家门口,“医”步到位
姑苏区是苏州古城区、中心城区,目前全区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25.5万人,老龄化率、高龄化率分别达34%、18.1%,高龄化率常年居全市首位。
面对“银发浪潮”,姑苏区从居家、社区、机构等不同场景的养老需求切入,持续扩大、优化服务供给,促进供需精准对接。
从“虚拟养老院”到“家庭护理院”,姑苏区居家养老场景始终与时俱进。依托居家上门养老服务、适老化改造等,姑苏区在全国首创“虚拟养老院”,累计服务了12万名老人、超1000万人次。去年,姑苏区升级推出“家庭护理院”,拓展生活护理、精神慰藉等特色服务,依托一键呼叫、红外体感设备等,全时守护居家老人。
“一刻钟服务圈”让社区医养服务触手可及。姑苏区建成了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另建有23个卫生服务站实行“中心带站”一体化管理,其中3家中心升级“江苏省社区医院”、3家中心获评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了21家“枢纽型”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34家日间照料中心以及全市首家“养老+卫生+托育”一站式便民综合体——姑苏区悦龄健康综合服务中心,全区169个社区基本实现“一刻钟健康养老圈”。
社会力量越来越成为机构养老量、质“双提升”的关键推动力。姑苏区现有的31家养老机构中,28家为民营机构,仅3家老年公寓为公办,且已全部委托社会力量运营,社会化运营机构占比100%。
居家服务、社区照料、机构护理……在姑苏区,不同的养老场景在医、养两条线的交织下互融互促。来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130个家庭医生团队,提供上门诊疗、医疗护理、康复治疗、随访管理及健康指导等居家服务,支撑起1553张家庭病床;8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嵌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共有20家养老服务机构食堂挂牌“营养健康食堂”。在31家正在运营的养老机构中,17家为医养结合的护理院,14家老年公寓内设医务室,且所有机构均与医疗机构签约医养服务合作协议,护理型床位实现全覆盖。
“走得动就自己去卫生站,走不动一个电话‘家庭医生’就来了,遇到事情社区还有人,笃笃悠悠!”家住吴门桥街道永威姑苏悦小区的王老伯患有高血压,不久前签下了“家庭医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口医生给老人建好了电子健康档案,定期上门为他量血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如今老人血压已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机制先行,“融”出晚年健康圈
“年纪都大了,腰椎、颈椎经常不舒服,晚上就睡不好,找理疗师按按,会好很多!”今年2月,姑苏区南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投入运营后,家住附近的水阿姨成了常客。中心除了提供助餐、助浴等基础服务,还引入慢病康复、健康理疗、健康咨询等特色健康医疗服务,水阿姨和老伴在中心用餐后,还会留下来理疗一会,“真格为我们老年人着想的!”水阿姨赞叹道。
载体的新建、改扩建,服务的延伸、增设,医疗资源、养老资源的整合……建好家门口的“一刻钟健康养老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人、财、物的强力支撑,更需要久久为功的机制保障。姑苏区把党政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健全多部门协调机制,医养结合工作中的难点堵点被逐一突破。
以改革破界,做好顶层设计。姑苏区于2019年发布“机构改革方案”,把区内民政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职责整合,组建民政和卫生健康局。随着改革不断深化,民政和卫生健康局立足姑苏实际和百姓需求,深度整合“医”“养”两套服务体系,建立打通使用、一体化服务的机制。与此同时,姑苏区明确由一位政府负责同志统筹协调民政、卫生健康等工作,每年专题研究医养结合工作,设立专项经费。
机制理顺,政策紧跟而来。姑苏区结合孵化载体及人员实际需求,制定并不断完善扶持、补贴、保障性政策等本土政策。落实苏州市养老机构建设、运营等补贴,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开办机构,招引落地国投宝原、复星健康等医养融合服务综合体,构建“防、治、康、养”全链条服务生态。培养行业骨干人才,全区凡符合要求并与养老服务机构签订劳动合同或协议的均可申请入职奖励;给予符合相关要求的养老服务人员特岗补贴等。
全区建成8个社区里的认知症赋能支持站点,12家养老机构打造了21个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失智老人能得到闭环照护支持;持续多年落地“三项惠老保险”,解决老人遭遇意外伤害“治不起”难题;两大央企合作建设的国投宝原健康综合体,设置了老年公寓、康养旅居、护理院等多元化服务载体……医养市场活力加速释放,姑苏区顺势而为,全力招引央企、外企、国企等优质康养服务企业,积极为辖区养老机构链接公益慈善、社会组织资源,与银行、保险等机构深入合作,构建起多元支撑“保障网”。
从有到优,迈向专业化、个性化
从1.0到2.0版,全新升级上线的“苏心医养 数智服务”时光家园·社区互助养老平台,是姑苏区医养结合迈向更深层的缩影。
姑苏区“时光家园·社区互助养老平台”致力于为社区老人解决助餐帮送、慢病拿药、上门理发、重物帮提、电子设备远程协助、出行陪伴、就医陪诊等日常需求。具体操作上,需求可由老人自行发布,也可通过子女、邻居、社区网格员等代为发布,发布后再由社区居民、社区能人、为老服务工作者等人群接单。目前平台在姑苏区8个街道64个社区启动试点,注册用户近3万人,累计完成1693次需求匹配。
金阊街道三元一村的退休居民周军燕今年6月在“时光家园”小程序注册成为“时光志愿者”。每天早上打开小程序,看看平台上是否有新的求助信息,已成为她的习惯。大到陪同就医,小到代取快递,只要是自己附近的、能做的,周军燕都会“抢单”,两个月来已接单70多次,还带动了身边5位社区志愿者注册使用小程序。
在老年人口急剧增加且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品质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当下,如何更好满足老年人的美好生活需要?姑苏区发挥机制优势、基础优势积极探新路,拥抱数字化,凝聚多元力量,协力推动康养服务高质量发展。在优先保障基本医养服务需求的前提下,姑苏区进一步提升家庭养老场景中健康服务的专业性,并繁荣多层次、多样化供给,持续追求更高目标,提升老年人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社区个性化用药服务试点扩容了!因基层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存储条件等限制,药品使用品种及数量配备上与上级医院存在一定差距。姑苏区在彩香一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6家条件成熟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个性化用药服务试点,通过优化药品采购流程,更大范围响应居民“家门口”用药需求。
家庭医生团队有“上门服务清单”了!明确24小时血压监测、24小时心电图等18项内容,重点服务辖区内年老体弱、孕产妇、行动不便等特殊群体,全力打通居家医疗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姑苏区已组建130支家庭医生团队,建成81个家庭医生工作室,其中包括8家省级示范工作室。针对重点人群,创新性推出中医调理、慢病管理等个性化签约服务项目,居民签约服务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0%以上。
发挥“吴门医派”发源地资源优势,连续三年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示范工程;公交车变身“健康专线”直达医院门诊大楼;平江街道娄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1家单位获评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优秀单位……医养结合的最终目标,是让老人都能享有更有尊严、更有品质、更有温情的晚年生活,姑苏区把医养结合作为建设美好生活的重要切口,让老人们生活在古城福气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