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 苏州市人民政府
适老版
无障碍
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姑苏要闻

姑苏教育以师为基筑未来

发布时间:2025-09-08 09:31来源:姑苏区委宣传部访问量:


  姑苏古城,文脉绵延千年,崇文重教的传统早已深深镌刻在城市基因之中。从昔日书声琅琅的书院,到今朝生机蓬勃的校园,“兴教必先强师”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近年来,姑苏教育系统立足古城底蕴,紧扣时代脉搏,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先手棋”,推动教师学历层次与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升,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许宏云、江苏省模范教师金国明等一大批优秀教师。从思想引领到专业赋能,从机制创新到人文关怀,一套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师发展体系,正激励着广大教师努力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也让“贤才慕名从教、良师接力成长”成为姑苏教育的鲜明底色。

  厚植师德,做学生成长的“点灯人”

  师德是为师之魂,育人之本。近年来,姑苏教育着力做好“润德先锋”党建品牌全面升级工作,始终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不断探索师德教育新路径,丰富师德建设新内容、新载体。一代代教师以学识立教,以德行育人,于平凡中书写不凡——桃李虽不言,芬芳自远扬。

  在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校,一支“一清如水”的四有好教师团队,多年来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学校“仁厚从容”的教师文化。学校通过“以匠心 致未来”“不负韶华 桃李芬芳”“丹心励耘薪火承继”等丰富的文化活动,引导教师增强文化认同、实现幸福成长;以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市名优教师、优秀班主任等骨干为核心,组建不同梯度的名师工作室,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职业素养。在劳动路实验小学校,“师说新语”活动引导全体教师关注、发掘身边的好老师及师德典型,将更多优秀教师的事迹传播出去,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在振华中学,被班级学生称为“金爸”的金国明老师则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平凡举动,温暖着每一位学生。每当晨曦微露,金国明老师就会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将清晨的第一份暖意送进学生心里。他的办公室里,藏着给学生的“专属温柔”:抽屉里的面包、饼干等储备物资,总能在学生们饥肠辘辘时解燃眉之急。这些简单却贴心的零食,带给学生的是一份被理解的安心。二十年来,他始终用不张扬的陪伴,温暖着学生成长的每一刻,也彰显了姑苏教师“以德施教、以爱育人”的精神风貌。

  青蓝相继,搭建教师成长“立交桥”

  强教必先强师。姑苏教育以“名城强师”战略为引领,系统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教师发展体系,打造多元成长“立交桥”,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专业成长道路上“有方向、有平台、有收获”,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去年九月,青年教师童晓宇踏上了苏州市第三十中学校的讲台。初为人师的忐忑与期待,在遇到两位“领路人”——学科师傅陆青老师和班主任师傅孙玉兵老师后,化作了成长的动力。在陆老师的指导下,童晓宇的道法课《家的意味》实现了质的飞跃,课堂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童晓宇真切体会到:一堂好的道法课,可以让孩子们从家的温暖灯光里望见民族的璀璨星河。孙老师传授的“责任到人管理制度”“静音升级制度”,则让童晓宇在学会班级管理的艺术的同时,读懂了教育的深层意义。

  童晓宇的成长故事,是姑苏教育“青蓝接力、教学传承”的生动缩影。而像童晓宇这样的新生力量的快速成长,有赖于姑苏教育系统化、专业化且实践性突出的培养体系,包括常态化的新教师三年岗位成长营、与苏州大学联合共建“新锐专项培育工程”、姑苏区青年教师成长培育高级研修班、名校(园)长培养工程和后备人才培养工程等。

  在“精选优育、长远规划”的教师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姑苏教育还构建起“分层培养、精准赋能”的发展路径,依托“国培计划”“省、市培训计划”及教师、校(园)、集团共同体、区域“一体化”研修,形成线上线下科学结合、满足不同发展阶段需求的培训生态系统。同时,不断深化与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院校合作,持续引入优质教育资源,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创新实践,激活教育发展“一池春水”

  依托古城文化底蕴,姑苏区各学校以教师专业智慧为引擎,不断拓展育人边界,推动“五育并举”,实现了学生全面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双向奔赴。

  走进敬文实验小学,教学楼前的小广场上,“马兰开花二十一”的童谣声声入耳;山塘中心小学课间活动的社团教室里,“白鹤亮翅”“野马分鬃”的招式吸引眼球……这些精彩场景,正是姑苏教师团队专业开发能力的具体体现。这些由老师们创新设计的微运动、非遗体育锻炼等项目,在丰富学生“每天2小时综合体育活动”内涵的同时,也让学生的体魄得以强健,千年古城的文化基因也在活动中薪火相传。

  作为姑苏体教融合的一张名片,校园足球也在教练员们的辛勤努力下结出累累硕果。在今年“苏超”联赛中脱颖而出的苏州队成员中,1号球员郭昊、10号球员陈开忠及25号球员陆子皓均出自姑苏区足球青训培养体系。在盘溪中心小学,教师教练团队坚持科学训练,带领球队荣获2025年“省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小学男子乙组第四名。自挂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以来,姑苏区如今已拥有34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

  在打响校园足球品牌的同时,一批特色体育项目也在姑苏区璀璨绽放。在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新康实验小学、沧浪实验小学等学校,教师团队深耕校本课程开发,将“市队校办”的蹦床、武术、乒乓球等特色项目转化为适合不同学段的课程内容,形成了“一校多品”“一集团一特色”的校园体育发展新格局。

  坚持“五育并举”,姑苏教育正不断打出创新牌。新学期伊始,苏州中学平江新城实验学校正式启航:草桥中学与苏州中学强强联合,双方教师团队将在课程建设、管理协作、师资融合、学生发展、校园文化等多个方面深入协作,共同探索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新模式,为姑苏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暖心关怀,营造职业幸福“生态圈”

  教育是充满温情的事业。姑苏教育始终致力于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归属感和成就感,通过机制保障与文化浸润,让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

  这个秋天,带城实验小学的青年骨干教师王佳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满满。她参与规划设计的“校门景观群”“文脉走廊”“成美讲堂”相继落地,新学期校史文化融入课程,她还将带领版画社团的学生创作“成美百年”主题作品。在她看来,百年校史从来不是沉重的标签,而是“焕新”最坚实的根基,“这份扎根传统、拥抱创新的职业幸福,让我的青春在老校园里踏实绽放,更加深刻体会到了‘带城人’的责任与担当。”王佳说。

  在教科院附属实验学校,尹卓作为一名90后年轻教师,入职五年内就实现了从“站稳讲台”到“赋能课堂”的跨越。她特别感谢学校实施的“双导师制”以及一系列暖心举措:工会之家、妈妈驿站、节日惊喜、“好家属”表彰……“仪式感满满的活动,让我和家人感受到附校大家庭的温暖。”

  当前,姑苏教育正通过不断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生态。从古城街巷里的小学堂,到现代化的集团化学校,每一位姑苏教师的付出都被看见、被尊重、被支持。未来,姑苏教育将继续厚植古城沃土,以更实举措、更优服务赋能教师成长,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这里实现职业价值,共同铸就姑苏教育更加灿烂的明天。 




摘自2025年09月08日《苏州日报》记者 刘欣雨 通讯员 韩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TOP 打印 关闭